河北美术学院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互学互鉴 共享共荣 推动非遗传承人研培迈向新台阶: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4年师资交流活动——案例分享

发布者:2024-07-05 16:05:34  时间:  浏览:

2024年7月2日,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主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4年师资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高校优秀案例分享会在河北美术学院成功举办。

会上,河北美术学院、山西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赣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分别介绍了本校的研培经验。来自全国64所研培计划参与院校的110余位教师代表,共同推动非遗研修培训计划互学互鉴,共享共荣,推动非遗传承人研培迈向新的台阶。

案例1:河北美术学院,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学校不仅致力于美术教育,还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连续7年完成研培任务18期,成效显著。通过“实践+”“三从”教育模式,实现非遗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有效解决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培养了大量非遗保护专业人才,为研培教学与非遗保护专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案例2:山西大学,增强非遗延展性与创新性已举办研培任务11期,在文化传承、创新创业上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注重交叉融合,不断增强非遗延展性与创新性,提高了非遗活态传承的可持续性。

案例3:浙江理工大学,“艺工结合”推动产业创新以“艺工结合”为特色,搭建传承人交流平台,促进多方合作,依托高校科研力量,通过跨课程项目化教学,弥补传统传承不足,促进织锦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并推动织锦产业创新发展。

案例4: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国潮化创新,数字化赋能专注非遗品牌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汇聚十多项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提升了传承人的跨界学习与应用能力,促进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加速了非遗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进程,为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振兴注入新活力。

案例5:景德镇陶瓷大学,艺科结合传承技艺与文化通过“精品化”课程、“立体化”教学、“高精尖”师资及“精准化”答疑,不仅构建了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深度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成为陶瓷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平台,持续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一带一路”陶瓷教育交流及非遗保护贡献力量。

案例6:北京工美高级技校,传承复兴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耕工艺美术教育,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乡村振兴,融合现代技术与设计理念于传统工艺,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案例7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弘扬苏区精神传承非遗文化不仅深耕教育,更致力于弘扬苏区精神与红色文化,获批全国首批红色文化基地,引领非遗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通过名家联合教学、科研创新融合、理论实践并重及项目辐射引领,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担当与创新精神。

案例8:延边大学,“三位一体”协同推进非遗活态传承深耕民族艺术传承与保护,首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非遗进校园,深挖非遗文化,融合教研,坚持专业深度与广度,协同推进非遗项目活态传承。通过举办系列音乐会、论坛及赛事,展现朝鲜族非遗艺术魅力,覆盖各个教育层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强化校企交流合作,共筑文化友好共同体。

案例9: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助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以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结合多元教学形式,促进花灯、滇剧及少数民族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助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强国、民族复兴不断贡献力量。与会专家纷纷表示,通过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高校优秀案例分享会,大家互学互鉴,共享共荣,必将推动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迈向新台阶,取得新的成绩,作出新的贡献。